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春起散步,夏看百景,曾经对于神定河沿岸的居民来说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如今,这样的梦想生活已成为每个郧阳人的日常。
下大手笔,出大力气从昔日的“脏乱差”到现在的“净静美”,郧阳交上的这份“答卷”值得所有人点赞!
题记:曾经,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十堰市,有5条劣V类的入库河流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2012年,随着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蓄水和移民搬迁的顺利进行,十堰人民向“五河”宣战,拉开了一场历时8年、轰轰烈烈、艰苦卓绝的治水战争。8年攻坚战,官山河、剑河、犟河、泗河已经相继治理达标,但硝烟散去,神定河却依然像一颗难以根治的毒瘤,顽固的生长在“北方水井”中。

神定河属江汉一级支流,发源于十堰市茅箭区老龙垭,自张湾区彭家洼入境郧阳区,流经茶店镇后汇入汉江并进入丹江口库区。其干流郧阳段总长8.8公里,6条支流总长约10公里,流域面积91平方公里。由于神定河是贯穿十堰城区中部的唯一城市河流,流经上游主城区人流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商业最繁华的核心地段,接纳了城区约68%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治理难度很大。

同时,神定河还是一条典型的山区季节性河流,非汛期流量小,生态补水不足,加之存在管网溢流、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够、管网运行保障不足、清污混流率高等突出问题,水质改善工作困难重重。

2020年,十堰市委、市政府精准施策,提出了前端截污治本“正本清源”香港六宝典资料大全,中端修复生态“休养生息”、末端治污达标“严防死守”的治理路径,正式吹响了神定河达标攻坚的“总攻”号角。作为神定河入库末端和国控断面的所在地,郧阳区牢记“守井”历史使命,以极端高度的政治站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和攻坚克难的胆识魄力,毅然承担了总攻“主力军”的角色。

2020年,郧阳“守井人”厚积薄发,1亿多“线举措“精准发力”,以一场神定河稳定达标的完胜为污染防治攻坚收官之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投入资金5200万元,更换三条共4.3km污水收集主管网,辅以6条支沟治理,实现了污水百分百收集。其中,超过500万元/公里的DN1000衬塑钢管建设在全国开创了历史先河;

投资4000万元,沿神定河由南至北规划布置生态修复、生态净化、生态涵养三个片区,打造“1河3区12景”节点,沿河设置生物篱、拦砂坝,实施河流内源治理7公里,退耕还林1万余亩,实现了生态百分百修复;

投资2600万元,对神定河流域沿线大岭山村、王家湾村、汉江社区、神河社区等4个村(社区)开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配套和民居改造,并将全域设置为禁养区,实现了环境百分百美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又是一载矢志不渝,神定河水质终于迎来“华丽转身”,稳定地保持在了地表水IV类的标准。郧阳“守井人”通过多措并举管水、治水、护水,有效提升了神定河水生态自净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安全抗风险能力,将神定河流域打造成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质处理示范区、水土共治样板区、水生态文明展示区、水利建设风景区,为“一库净水永续北送”贡献了郧阳力量。


后记: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已安全平稳运行2190多天,累计输水340多亿立方米,惠及沿线多个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6700万人,经济、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发挥显著,极大的缓解了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广西深入科技管理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
|